快速走红的同时,也暴露出管理不严、审核虚设等安全漏洞
小心,网上约来的家政成了家贼
首席记者 潘高峰
“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家政到家。”近年来,家政服务同样搭乘“互联网+”热潮,开启了网约之路。作为各种保姆、家政中介实体店的延伸,线上下单、线下服务、方便快捷的家政网约平台,赢得了不少双职工家庭、空巢老人家庭和大批90后年轻人的青睐。
网约家政快速走红的同时,虚拟网络“便捷与安全”这一对先天矛盾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平台管理不严、审核虚设、身份造假等种种安全漏洞,不但带来服务质量问题,也给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本市连续发生多起网约平台家政服务人员上门服务时实施盗窃的案件,其中有不少竟还是“惯犯”所为。
洗空调成了“洗”皮夹
市民单女士今年4月一次网约家政的经历,至今令她有些后怕。
因为听朋友介绍网约家政很方便,单女士一直想尝鲜。今年4月11日,未雨绸缪的单女士在黄梅天来临之前,在网约家政平台约了一单空调清洗的家政服务。下单不久,一名姓方的男子打来电话,和单女士约了第二天上午上门服务。
4月12日,单女士因为外出有事,就把这事交代给了丈夫陈先生,并从卧室抽屉里的皮夹里拿了100元给陈先生,用于支付上门服务费。
上午10时,网约家政服务人员方某如约上门。眼看家中只有一人,而户主陈先生又看起来很好说话,方某就起了别样的心思。当开始清洗单女士卧室空调时,他借口忙不过来,请陈先生帮忙把拆下来的过滤网拿到厨房冲洗一下。陈先生一离开卧室,方某马上开始在卧室里快速翻查,并很快锁定目标,将放在卧室抽屉里的皮夹内的3000元现金洗劫一空。等到陈先生冲好过滤网回来,方某已好整以暇地回到空调前擦洗,看上去毫无破绽。
当晚,单女士出门去超市买东西,拿出放在抽屉里的皮夹一看,竟然空空如也,想起当天家里只有方某这个陌生人来过,单女士连忙报警。杨浦警方经过调查取证,确认网约家政服务平台的空调维修工方某有重大的作案嫌疑。经过循线追踪,警方很快成功在方某暂住地将其抓获。
到案后,方某对违法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经警方查询发现,方某两年前曾因盗窃服刑,出狱后,他学了空调维修、清洗的手艺,成了一名维修工。由于发现网约家政审核十分宽松,而作为家政服务人员上门,比撬门入室更加方便,于是他经常借着上门服务的机会,盗窃客户钱财。一开始还是从皮夹里“抽张”盗取现金,这样不易被发现。一旦户主警惕发现,就立即归还,求饶私了。没有被发现,就占为己有。由于此前的被害人并未报案,方某的胆量也越来越大,这次竟将皮夹一“洗”而空。
目前,犯罪嫌疑人方某已因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拘役。
请家政结果“狼”来了
单女士的经历并非孤例。记者了解到,近半年来,上海已接报多起家政服务人员涉嫌盗窃的案件,仅杨浦区就发案10多起。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家政服务人员在服务期间能够自由出入雇主家门,一旦平台审核把关不严,雇主很有可能“引狼入室”,家政变成“家贼”。
今年年初,同样家住杨浦的许先生发现自己的钱包频频少钱,警方调查发现,罪魁祸首是钟点工陈某。据陈某到案后交代,自去年10月底开始,她趁着上门打扫的机会,先后十余次在许先生家中“顺手牵羊”,窃得2500余元。
今年4月,家住黄浦的市民陈女士到黄浦公安分局五里桥派出所报案,她家中价值4万余元人民币的两根足金金条不翼而飞。警方经过对陈女士家中工作过的家政服务人员的排查,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石某。据石某交代,因赌博欠债,她在陈女士家中做家政服务员时看到金条经受不住诱惑,于是铤而走险。
今年5月,家住控江路的市民黄女士在名叫“阿姨帮”的网约平台上找了一个姓刘的钟点工打扫卫生,事后发现家中两块价值6万余元的手表被窃。警方调查时才发现,钟点工刘某在家政平台登记的均是虚假信息,身份证也是买来的。此案目前仍在侦查之中。
网约模式加剧良莠不齐
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家政”两个字,可以找到近百个相关软件。它们的业务范围有差异,有的面向全国开展业务,有的只针对某个省份或者城市。此外还有像58同城、赶集网等传统的互联网平台,也十分火爆。
记者发现,只要按照提示在平台上登记好用户信息、选择好服务项目、预约好时间,直接用支付宝、微信或网银支付,便可实现线上下单、线下服务,免去了去实体店的奔波之苦。
而且网约家政的服务项目十分齐全,大部分APP都包括家庭保洁、保姆月嫂、搬家货运、管道疏通等十余个门类服务。其中家庭保洁分为保洁服务、家居保养、家电清洗、安装服务等多项内容;而保洁服务还可以细分为日常保洁以及深层保洁。从使用体验来看,的确十分方便。
方便的同时,安全系数降低也是不争的事实。
昨天,记者采访了资深家政服务业人士张女士,在从事家政中介11年的她眼中,相比传统的家政服务模式,网络家政平台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良莠不齐”的情况。
“我们雇佣家政服务人员前,都会对人员身份信息进行多方核实,通过面试等多种方式,打听了解应聘者的背景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人。”张女士告诉记者,传统家政中介服务,很多时候靠的是口碑,服务人员上门应聘,也往往是亲戚朋友介绍,知根知底的比较多。同时,雇主也多是附近居民,出问题肯定会找上门。“所以如果我们不严格审核,出问题担责任的就是我自己,这个关肯定要把牢。”
据张女士介绍,除了常规面试审核之外,她一般还会对应聘者的业务技能进行把关。“不过关的,会督促他们参加培训,直到拿到相关证书方能上岗。”相比之下,网约家政服务虽然也往往会强调面试、审核,但由于面广量大,真正能做到精细管理的并不多,很多人甚至根本不具备家政的资质和技能,也能轻松审核通过。
业内人员指出,家政行业虽然属于服务业,却具有其他服务业所没有的一些特征。
由于社会关系的黏稠属性,雇主与保姆在同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不可避免地在经济交易之外形成某种社会关系,这时信任就显得非常重要。
警方也表示,按照规定单位在审核从业人员资质时,可以开具介绍信,前往所在辖区派出所查询相关人员是否涉嫌违法犯罪;家政服务人员个人如有需要,也可以到辖区派出所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但在现实中,几乎没有网约家政平台进行这样的审核。
规范行业还需机制保障
其实,网约家政存在的乱象,传统家政行业同样也长期存在。保姆虐待幼儿、老人及偷盗财物等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毒杀老人、纵火夺去一家四口生命的极端案件。“雇主用得不放心,保姆干得不开心”,成为中国家政行业发展的一个困境。
家政行业乱象的根源究竟在哪里?规范家政行业又该从何着手?业内人士指出,在家庭和保姆之间,家政中介扮演着核心角色,这既包括传统的家政中介,也包括现在遍地开花的网约家政平台。目前流行的用工模式,是雇主从中介公司找保姆并支付中介费,之后雇主和保姆就成了雇佣关系,与中介无关。因此不少家政公司尤其是网约家政平台为了快速赚取中介费或者抽成,把家政服务人员的准入门槛放得很低,只要“有身份证,能正常交流,会做基本家务”就可以,有的甚至连健康证都不需要。前期没有培训,后期没有管理,只要签一单挣一单中介费就万事大吉。这样的甩手掌柜,必然使家政市场缺乏责任的“土壤”,市场乱象由此而生。
规范家政市场,必须规范其“核心”。这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建章立制。记者了解到,目前整个家政行业还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身份审核、上岗培训、信用记录、服务标准,只有这些制度规范逐步建立起来,才能改变家政中介公司和网约家政平台只拿钱、不负责的扭曲状态,担当起市场主体的责任,逐步涵养雇主和保姆的信任关系。
今年初,国家17个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这对于引导家政企业做大做强,完善家政服务标准,建立信用惩戒机制,都是一次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只有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共同发力,才能真正实现家政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