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机场、车站的商品定价凭什么高一头?
作者:胡学文
政府相关物价管理部门可以建立相关反映投诉渠道,更便捷地让消费者反映问题和诉求。
十一小长假结束,留守家中的笔者在朋友圈饱览了一番全球的旖旎风光。欣赏美景美食美人之余,偶尔也会看到朋友的抱怨:旅行虽很美,体验有不佳,其中就包括物价虚高的问题。
为什么诸如景区、机场、高铁站等地方的商品物价会高出外面一头?这其中有什么法律依据?政府部门是否可以出手监管?消费者有无渠道可以发出抗议得到解决?
在商户的角度而言,在合法的前提下追逐利益最大化可以理解。一般的景区、机场、高铁站等热门区域,商户进驻的租金通常较为高昂,商品或服务定价较外面要高一般也都是出于这个原因。此外,随行就市也是一大借口,因为游人旅客流量巨大,商品和服务供不应求,由此调高价格,反映的是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再就是只要明码标价就不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合理反映或投诉,但笔者了解到,在法律上,只要是明码标价就属于自愿选择购物,你不满意价格就可以不购买,不强买强卖的情况,要让政府部门出面,进行行政干预很难。
加上消费者前往旅游景区、机场、高铁站等地,大部分人为图方便省事,吃喝拉撒都能精简则精简,一旦到了需要供给时则只能就近解决,甚至有的景区明确要求不得外带食物,机场、高铁站等候客区一旦进站就很难出去,如此一来哪怕这些地方的物价再高,该消费还得老老实实掏钱埋单。
如此一来,景区、机场、高铁站等区域的商品、服务定价高好像就毫无瑕疵理所当然了?其实不然。
笔者以为,随着旅游、交通、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国家促进消费,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目标下,为了更好的老百姓消费体验,对于景区、机场、高铁站等区域的商品、服务高定价可以适当管起来,以求一个更长效更和谐的发展。
当然,管起来并不是说一刀切。商户以租金成本高昂定出高价的本身有其合理性。不过,是否可以结合当地物价消费水平,有一个基本的指导价格区间,不至于让高昂租金成本一味地转嫁给终端消费者。租金高的地方,必定有其高的理由,比如一线城市、商业旺地,物业拥有者出租商铺的租金高,但要有一定度,否则不仅仅是租用商铺的商家给物业拥有者打工,转嫁到终端消费者的虚高物价最终也会伤害消费者体验,不能形成长期和谐的发展。再比如,以现在的物流交通发展程度,除了在名山大川、深山古寺、孤洲海岛外,一般的城市景区、机场或高铁站商品的运送成本和速度基本都可以保证,其成本也与一般的商场超市无异,这一类区域的商品定价,尤其是标准化的商品定价还以随行就市的理由高出外面一头其实理由不足。换个角度试想,名山大川路途遥远,物资运送十分不易,肩扛背驮把商品运输上山,多卖个几块钱商家理所当然,消费者感同身受。而一般的机场、高铁站,只要商品和服务定价更为接近日常,其实应该只是会促使更多人的消费跟进,从而市场蛋糕做得更大。
再有就是政府相关物价管理部门可以建立相关反映投诉渠道,更便捷地让消费者反映问题和诉求。明码标价确实离谱的时候,是否可以适当过问和了解,不能一概以“只要明码标价,不涉及强买强卖”就无“法”监管,更不会去管,任由商家和消费者的分歧扩大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说白了,在特定区域、特殊时间、特殊场景里的一些所谓没有强买强卖,消费者迫于需要其实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强迫其实无奈。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