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零食第一股”来伊份最近恐怕有点烦。近期至少有10名消费者网上反映在食用来伊份产品时发现疑似订书钉、老鼠屎、塑料、头发、昆虫等问题。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几年来伊份频登食品抽检“黑榜”,2012年更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影响了IPO进程。直到2016年,来伊份凭借OEM代工模式快速扩张产品线最终上市。然而业内人士指出,来伊份自上市以来过于追求发展速度,采用的代工模式难以完全控制产业链安全,导致产品易出现问题。
网上现多起消费者吐槽
12月12日,网名为“Lewissa_劉”的消费者在微博发文称,其在来伊份南京万达店购买温州风味鸭舌,在食用时发现产品中有一个订书钉,随后进行了拍照并在网上曝光。事后,来伊份客服人员通知该消费者于12月15日到店面聊。该消费者向新京报记者透露,12月15日,其按约定时间到店沟通,但店长并未出现。消费者从店员口中得知可获得100元赔偿,但等待近1个小时也没得到解决方案。
对于售后,来伊份12月17日对新京报记者称,来伊份建立了退货、售后服务和投诉处理等制度、客诉解决机制,以及热线受理工作流程,能及时处理消费者退换货和各类投诉等事宜。
但另一网友并没有等到来伊份的售后服务。同在12月12日,网友“你太厉害了你快上天吧”在微博发文称,在购买的来伊份猪肉丝中发现疑似“老鼠屎”物品。12月13日,认证为来伊份售后官方客服的微博账号留言让其拨打400电话沟通,但该消费者称来伊份派的是机器人,“根本没有人来解决。”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12月3日-12月12日,至少有10名消费者在微博称购买的来伊份产品疑似出现质量问题,包括糯米糖藕中出现塑料、瓜子中发现昆虫、每日坚果出现头发,以及产品出厂仅几个月就变质等。
质量问题频登抽检“黑榜”
事实上,来伊份近几年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登上监管部门抽检“黑榜”。2013年3月,江苏省食安办发布,标称上海莱达林实业公司康康食品厂生产的1批次“来伊份”牛轧糖大肠菌群超标。2015年5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标称漳州市珍桂食品公司生产的1批次“来伊份”手撕肉条菌落总数超标。2016年6月,江苏省食药监局通报,标称江苏德盛食品公司生产的1批次“来伊份”脆薯薯大肠菌群超标。
早在2012年4月24日,央视曾曝国内部分蜜饯加工厂生产环境脏乱,工人随意添加添加剂等问题。被曝光的杭州灵鑫食品公司、梅园食品厂、永海食品厂等企业证实是来伊份的蜜饯供应商。央视记者送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的6款不合格蜜饯产品中,由灵鑫食品生产的来伊份风味陈皮被检出甜蜜素超标。
尽管该产品最终被证实合格,但也影响了来伊份第一次IPO进程。2012年8月3日,证监会在《关于不予核准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决定》指出:“报告期内你公司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有关部门处罚”,“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且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被媒体曝光质量问题后销售收入明显下降”。
招股书显示,2013年-2016年上半年,来伊份共召回不合格产品70250公斤,不合格产品涉及肉制品、水产品、糕点、果蔬等。
问题产品均为代工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上海爱屋食品有限公司,2002年7月成立,2016年10月作为“休闲零食第一股”在上交所上市,产品主要采用OEM代工模式。今年4月,来伊份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其零食产业链覆盖国内25个省份,供应商已超过230家。
新京报记者发现,上述监管部门通报的来伊份产品质量问题均出自代工企业。业内人士指出,代工生产是目前休闲零食企业通用的模式,虽能降低生产成本,但产品质量难以把控。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赵燕萍曾对媒体表示,产品外包代工生产,要看公司管理层具不具备采购、管理这么多产品的能力,以及有没有足够的质量技术人员把关。
今年8月,来伊份方面对媒体表示,来伊份以往每年上市的新品数量在120-160个之间,今年上半年新增近300种产品。截至2018年6月30日,来伊份有近1400个产品。相比来伊份的品类扩充速度,互联网休闲零食品牌三只松鼠目前有600余个产品,且官方表示每年最多上新100余款产品。
12月17日,来伊份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加强门店建设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来伊份已对供应商的安全质量控制提出要求,包括配备质量管理专职人员,供应商须向合格供应商采购等。生产现场有检验人员对半成品、成品进行控制,关键生产流程实时在线监控。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来伊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如此多的代工厂商没有严格审核,难以完全从产业链上进行把控。代工厂商的不断增多以及快速扩充的产品数量,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导致来伊份在外部采购、内部管控和店面管控3个方面均面临挑战。成本也不断上升,可能侵蚀利润。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