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理的光照条件和观视距离下,如非经常性、长时间持续观看、且注意间隔休息,是可以不佩戴防蓝光眼镜的。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部分商家对于“防蓝光”概念进行过度宣传,消费者如购买防蓝光眼镜需要谨慎选择。
——蔡建奇
近几年,人们接触电子显示屏的时间日渐增长,疫情期间,孩子们上网课更是要长时间盯着屏幕。目前市场上广为宣传的防蓝光眼镜、防蓝光膜等产品真的可以保护眼睛吗?专家指出,不达标防蓝光产品反而会造成“影响生物钟正常调节”、“加剧视疲劳”等不良影响。
新国标GB/T 38120《蓝光防护膜的光健康与光安全应用技术要求》将在2020年7月实施。防蓝光眼镜是否必须佩戴?防蓝光产品如何选择?消费者有方法自行检测吗?对此,记者采访了标准主起草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主任蔡建奇研究员。
蓝光并非都有害 部分波段可调节生物钟
新京报:蓝光是指什么?生活中常见的蓝光光源有哪些?
蔡建奇:通常我们将波长范围在400nm-500nm(纳米)的可见光称为蓝光。但考虑到380nm-400nm的波段范围被称作蓝紫区,因此对蓝光的研究通常会从380nm开始。
日常使用的LED照明灯具、显示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视等所用光源多是蓝光激发的LED光源。其主要峰值波长多在450nm-470nm波段范围内。
新京报:蓝光会对人体带来怎样的影响?
蔡建奇:蓝光对于人体的健康安全影响是相对的,比如人眼对于445nm以下波段的蓝光耐受较低,但对于445nm以上波段的蓝光耐受呈几何级上升。当蓝光的能量集中在445nm以下波段,光强超过一定阈值且长时间接受辐射则容易产生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其中尤以435nm-440nm附近的蓝光伤害最大。
455nm-490nm波段的蓝光辐射可以影响人体褪黑素分泌,从而对人体生物钟、作业效率、警觉性和情绪等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日常把这部分蓝光屏蔽了,生物钟的调节可能会出现一定紊乱。
有些产品过度防护屏蔽了有益的蓝光
新京报:防蓝光镜片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必须要佩戴防蓝光眼镜?
蔡建奇:如果每天看屏幕时间较短,并且间隔一段时间看,注意休息,不佩戴防蓝光眼镜是没有问题的。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也曾经表示,只有短波长的蓝光长时间、高强度、不间断的照射才会影响眼睛健康。
如果经常性、持续观看屏幕,同时考虑到中长期的累积效应,是可以佩戴防蓝光眼镜的。好的防蓝光眼镜能够对人眼起到防护作用,又能保证对生理节律起到调节作用的蓝光进入人眼。
通常,防蓝光产品采用膜层技术或基片技术达到防蓝光的效果。目前很多的近视镜、老花镜也都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防蓝光的。
新京报:目前市场上防蓝光镜片销售现状如何?为什么要制定这项标准?
蔡建奇:近几年来,防蓝光镜片已成眼镜销售市场的主流产品,特别是今年,学生们居家上网课,很多眼镜商家主要推广和销售防蓝光眼镜。
由于当前的行业指标较宽松,防蓝光眼镜多存在两大问题:一类是对人眼的蓝光易损伤区415nm-445nm波段范围内的蓝光几乎没有防护效果,即“该防的蓝光”没有防。
另一类则是过度防护,在屏蔽了有害蓝光的同时,也屏蔽有益的蓝光。另外这类产品为了把所有波段的蓝光屏蔽掉,多采用黄色染料中和的方式,这导致这类防蓝光眼镜“色偏”严重,有的戴上甚至像身处在沙尘暴中一样,而严重的“色偏”会加剧视疲劳。
由于市场上存在部分防蓝光产品不但无法满足消费者保护健康安全的初衷,更可能造成健康安全隐患问题。因此,我们和国内多家医院、科研院所及生产单位以蓝光对于人体的光生物机理影响为核心,制定了这项标准。
新京报:即将实施的新标准是强制标准吗?有什么特点?
蔡建奇:新标准是国家推荐性标准,不是强制标准。
这个标准基于不同波段蓝光对于人体的健康安全影响,对各波段的蓝光透射比分别提出了要求。比如在415nm-445nm波段范围内,光透射比要小于等于80%,445nm以上要大于80%。
防蓝光产品并非越贵的越好
新京报:一般通过什么仪器检测防蓝光眼镜的防护效果?如果消费者买了镜片或者眼镜后,自己有办法检测吗?
蔡建奇:一般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或光谱仪检测,市场上某些商家所使用的,如蓝光测试笔等并不能准确检测镜片的蓝光防护效果。消费者目前没有办法自己检测防蓝光镜片是否合格。
新京报:消费者选购时要注意什么?
蔡建奇:建议消费者选择在产品包装上明示“符合GB/T 38120《蓝光防护膜的光健康与光安全应用技术要求》光安全要求”或“符合GB/T 38120《蓝光防护膜的光健康与光安全应用技术要求》光安全及光健康要求”的产品。
新京报:企业按照新标准生产会增加成本吗?成本会不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选购时,是越贵的防蓝光眼镜越好吗?
蔡建奇:事实上很多企业在售的防蓝光产品本身就是符合新的国标要求的。标准是2019年12月正式发布的,今年7月1日实施。我们去年6月曾经随机购买了40多款防蓝光产品测试,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5000元不等,半数以上产品符合新国标要求。但是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既有价格贵的,也有便宜的,所以并非越贵的越好。
新京报:新国标实施前后,不符合新国标要求的产品会出现“去库存”现象吗?
蔡建奇:不排除这种可能性。这个标准是一个推荐性标准,但相信消费者会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可以保障其健康安全的产品。对于另外一些产品未执行国家标准的商家,建议按照标准调整镜片设计,做到真正科学有效地防蓝光。
学生上网课建议优先选择使用大屏幕
新京报:疫情期间,很多学生在家上“网课”,对于孩子的用眼健康,你有何建议?
蔡建奇:重要的是保证有效的光强、视距及使用时长。结合实验研究,我们有几条建议。
在屏幕选择上,建议优先选择使用大屏幕,目前很多手机或平板电脑都有投屏功能,建议投屏到大屏幕上。
在使用距离上,电视和电脑屏幕离眼睛的距离应保证在屏幕对角线长度2倍以上,平板电脑和手机应保证距离在45-50cm以上,但一切以看清为基础。
在屏幕亮度上,近三年购买的主流显示产品,屏幕亮度建议设定在60%-80%的亮度区间,这样可以保障屏幕亮度达到入眼亮度;使用超过3年以上的显示产品时,屏幕亮度建议设定在80%-90%以上,手机可在70%-9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早年的显示产品亮度比较低。
屏幕色温上,不要选择底色发黄的显示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会产生色偏,加剧视疲劳。
看课件的时候一定要保证适宜的环境光,不要认为越暗越好。看课件一定要辅以照明,一般家居照明都可达到;另外夜晚使用台灯不要只开台灯,一定要把房间的主照明开启。
用眼时长上,看完单个课件一定要视远或闭目休息10分钟,如果条件允许,建议10岁以下青少年看20-25分钟屏幕后,视远10-15分钟;10岁以上看30分钟以上后,应保证视远10-15分钟。
儿童如果不是长时间近距离看屏幕,无需使用防蓝光眼镜。
新京报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