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庭秘密”化妆品致多人烂脸,代理称这是“排毒”反应,难道少女们都练了千蛛万毒手吗?
中国消费升级正在不断提速,消费者对消费安全和消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消费者,如何在浩繁的商品信息中辨别真伪?如何保证不受不安全产品的侵害?如何发现性价比更高的好产品,避开名不副实的差产品?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来临。2016年,《消费者报道》收到数万件大大小小的投诉,曾多次报道帮助维权,关注事态发展。
2017年《消费者报道》3·15发布会即将举行,以“产品的真相”为主题,围绕消费品质与安全,以数据揭露产品安全背后的真相,和消费者一起关注消费问题。
为此,消道长整理出十大消费投诉典型案例,给消费者一个参考。
案例一:“TST庭秘密”化妆品致多人烂脸
投诉时间:2016年6月
投诉品牌:TST庭秘密
投诉事件:“TST庭秘密”化妆品致多人烂脸,多名消费者向《消费者报道》投诉,称自己在使用TST活酵母产品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脸上出现硬疙瘩、痘痘等不正常症状。
TST活酵母,是“TST庭秘密”(以下简称TST)系列化妆品中的一种,令人惊奇的是,这样一个多款产品均未在国家食药监局进行备案,出现问题被要求“责令改正”的公司,却通过明星和概念包装变成了一款走俏的产品。
2016年7月18日,多名消费者向《消费者报道》投诉,称自己在使用TST活酵母产品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脸上出现硬疙瘩、痘痘等不正常症状。与其他化妆品不同的是,消费者在出现不正常症状后,并未立刻停止使用,而是继续使用了数个月。
“那时TST的代理跟我们解释那是正常的排毒反应,不是过敏。”其中一名消费者张洁表示。
使用一周皮肤红肿 TST回应属正常排毒
“刚开始用时,并没有什么感觉,大概过了一段时间后,脸上皮肤出现红肿,严重时还会流黄水。”常州的消费者李晓慧向本刊描述,她使用的是TST水乳液精华面霜,出现问题后,她第一时间联系了卖家(即TST代理),但得到的答复是“这是正常现象,排毒反应,排毒期停掉所用的产品,只用活酵母与保湿水。”
“由于脸上实在干痒,我只好停用了,并去看医生。”李晓慧向本刊表示,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测皮肤时,显示已经伤到了角质层,得到的诊断是由于使用了对皮肤过敏的化妆品导致皮肤出现红肿。医生诊断为化妆品乱用导致面部脂益皮炎,整个油脂分泌混乱。
早在2016年3月初,“周丫丫与TST庭秘密的纠纷事件”早已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传开。7月13日,微信公众号南都娱乐周刊的一篇《张庭的微商产品被曝毁容烂脸,“百亿身家”究竟是如何得来的?》,重新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有着相同经历的消费者表示,使用后脸上出现了硬疙瘩等不适症状。用了三四个月后大面积爆痘,代理仍旧说是排毒。在多次要求后,才得到客服的回应,不过对方要求她签个协议表明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是排毒,要求其删掉微博,并让她去上海做鉴定。
“为什么出现问题,要求消费者去上海,而不是公司派人来处理。”张洁表示说,她是看到网络上的各种评论,出于担心并没有去上海。
对此,《消费者报道》向多名消费者求证,得到的回复皆为:TST代理对此回应这属于正常的排毒现象。随后拨打了TST官网上的电话,对方表示是TST的总代理。当提到“有人投诉使用后出现过敏症状”时,对方回应:化妆品对于不同的体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这是属于正常现象。
产品里真的有活酵母吗?
除了产品本身的问题外,还有网友反映TST产品涉嫌虚假宣传。
从宣传资料上看,TST宣称找到了能够包裹住酵母精华的“外壳”,能保证酵母活性的同时,不任其繁殖生长。宣称采用了三菌合一的理念(啤酒菌、酵母菌和乳酸杆菌/北美圣草),并运用低温包裹的技术提高酵母的活性。
但通过产品上的成分表对比发现,其产品标签上并没有列出活性酵母成分,而是属于酵母菌发酵溶胞产物滤液。例如乳酸杆菌/北美圣草发酵产物提取物、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啤酒酵母菌提取物等。
“当宣传上标明采用活酵母等相关菌种,实际上只是添加发酵提取物,这就属于夸大不实宣传。”台湾化妆品成分专家林志青对本刊表示。
活酵母还具有“可存活周期较短,制作成本昂贵”的特点。林志青指出,活酵母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不适宜时很难存活,适宜时则会过度繁殖。活酵母是不适合添加到化妆品当中,一般都是相应的发酵提取物。
很多消费者都是通过快递的方式接收TST产品的,这种方式很难保证酵母的“新鲜”。这也就是说,就算TST产品里真的有活性酵母成分,当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时候也早已经变得不“健康”了。
“明星推荐”算不算广告?
根据TST官网介绍,该品牌由张庭老公林瑞阳创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台湾知名品牌lafee。2013年林瑞阳和张庭将TST庭秘密带到大陆,并与大陆著名演员徐峥、陶虹创建上海达尔威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尔威)。
在TST官网首页,“明星股东”、“众多明星联袂推荐”、“明星御用面膜”等字眼都成为庭秘密的宣传重点。
在7月11日,TST庭秘密发布了一份公告,表示明星的传播行为不属于广告宣传行为。“官网上明确写着明星推荐,这么明显,现在又说并非广告宣传行为,难道不是在误导消费者吗?”张洁说。
《消费者报道》咨询了金卡律师事务所的张兴彬律师,对方表示,“当然算广告行为”。
对于以上问题,本刊试图联系达尔威,多次拨打该公司的登记电话,均无法接通。通过查询,发现达尔威官网上的登记电话为上海新吉阳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并非达尔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