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章子姨 壹地产
7月23日清晨5点,执法人员拆除了位于北京华润昆仑域项目的分区管理通勤门。
这道门的两侧,分别是销售均价9.5万元的昆仑域和2.1万元的两限房亚林溪苑。
昆仑域440套房子业主不是第一次遇到这事了。去年,他们因为房子质量问题,穿上统一的T恤衫,带上口罩,将华润总部大厦围了个水泄不通,逼着华润对项目做了整改。
这些人都是千万身家,那又怎么样。买房就是要与天斗、与开发商斗,但他们没想到还要和自己的邻居斗。
这一次,他们又团结起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在昆仑域3号楼东侧和11号楼北侧的两条道路上用铁栅栏、建筑材料填充的沙袋堆起了“高墙”,道路被堵得严严实实,商品房和两限房再次被隔离开。
特朗普要是把筑墙业务外包给中国人民,美墨长城早就修起来了。
昆仑域业主认为这是一道消防门,可以保障老人、小孩被电动车撞到。他们也对亚林溪苑的停车库停有大量高档车辆表示不解:
两限房不应该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吗?
26日晚上,商品房业主和两限房业主先是互骂,接着发生了肢体冲突,昆仑域一位女性业主进了医院,有业主报了警。
很难想象,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的中高层,有一天会抡起拳头大打出手:
因为一堵陌生的墙,此前相安无事的两个世界的人,突然成了仇人。
第二天,上百名昆仑域业主来到相关部门大门前表达诉求,希望保留隔离门,实行分区管理。他们打起了横幅:
坚决捍卫美好家园。
在这个城市,昆仑域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
30公里以外的朝阳东坝乡, 恒大华府126套商品房和恒大江湾1250套自住房相对而立,一遍是开阔大气的建筑,一边是密密麻麻的公寓。
两个小区本来由一片绿植充当隔离,今年4月份,恒大江湾的业主将软隔离树木掏出了几个通道。
在自住房业主看来,隔离是违规的。北京市住建委曾在2015年8月发布《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等住房物业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第十一条要求:
建设单位不得通过增设围栏、绿植,将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分割。
被称为中国首席婚礼司仪的马智宇,是恒大华府的业主,买房前,恒大的所有宣传都强调两边分属两个独立社区,分隔管理,2.8万平米的生态景观资源为126户华府业主私享园林。
但在马智宇这样的业主心里,他们用均价10-12万的价格购买了恒大华府的商品房,支付着每平米7.8元的物业费,和均价2.2万、物业费每平米2.3元的恒大江湾是两个世界。
但对自住房业主来说,自己不能享受景观水池、生态园林,他们觉得憋屈、没有尊严。
这样的对峙,似乎谁都没错,但似乎谁都有错。2013年开始实行的自住房政策,出发点是让更多人有房住。
为了研究美国“种族隔离”的形成机制,经济学家谢林曾经建立了一个“隔离模型”,他说:
个体“轻微的歧视”行为,会演变成“群体极端化”行为。
这样的模型,在北京上演了。
除了动手,微博成了业主们彼此较量的主要战场,双方互相指责、谩骂,各不相让。
美国城市的富人区、平民区和贫民窟明确区隔,比我们更早感受到社会的折叠,也更早进行混居试验。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一批美国设计师开始推广混居社会理念:
我们不能眼看着一座城市里噩梦和天堂如此鲜明地并存而无动于衷。
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旨在推行种族多样混合社区的“希望6号计划”,17年间,联邦政府累计拨款67亿美元,各级政府还出台了金融和税收刺激政策。
十几年后,政府对最早期8个混居社区回访后发现:
29%的家庭搬出混居社区,18%的家庭完全离开了补贴性住房。管理混乱、不同的生活习惯,最终无法让双方和谐地共处一个社区。
这些人宁可失去补贴,也不要混居。
2001年3月,中国建设部与美国住宅部合作建设回龙观龙泽苑东区。做规划方案的是贝聿铭之子贝定中。
美国住宅部愿意投钱,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混居理念引进到中国:让各种收入阶层、各种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个社区里混居。
中国开发商、规划设计师都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这样的项目没有明确的定位。
折腾了几年,一次跨越太平洋(3.750, 0.00, 0.00%)的混居实验最终不了了之。
业主马智宇发现,恒大华府已经有二手房交易,价格跌到了8.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