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隔断房经济”,自如租房勇当先锋;隔断房里搞“创新”,自如动作之快也堪称行业翘楚。在被北京住建委点名后,自如的隔断房生意并未停止,而是“另辟蹊径”,打起了狭小的储物间的主意。
作为自如的老用户,我惊奇地发现自如隔断房生意从未终止,只是把隔断空间由客厅延伸到狭小逼仄的储物间。为掩人耳目,与住户“勾结”的方式签订合同规避风险,可谓“空间大挪移,玩法新升级”。明令禁止的隔断房,隔不断自如对利益的贪婪和对规则的傲慢践踏。
“服务创新”噱头下的价值观:只收费无服务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互联网创业市场的媒体人,我很幸运地体验了互联网租房语境下自如的“储物间租房经济”。如果不是亲历过自如的种种运营猫腻,我很难想象一家自称新型租房平台玩的依旧是传统黑中介的套路。
在“引领市场创新”的营销导向下,这家行业领导品牌一边自我包装,吸引市场流量,另一边则依旧明目张胆,偷换战场违规谋利。
标榜颠覆传统和用户体验的自如,披上互联网的伪外衣,招揽获客,而在实际运营中则依靠的是欺诈和黑中介的无赖手段:2019年年初我租下五环外一套三居室的主卧,出于对隔断屋的警惕,我再三确认储物间是否会对外出租。自如公司的管家信誓旦旦地称,现在严禁隔断房,储物间绝对不会出租,且房子户型为三居,只能有三户入住。
神奇的是,入住后发现储物间长期有个男人在住,在和管家沟通后,自如先是称储物间为次卧住户的朋友,只临时住几天。后来则推诿不知情,极力否认出租储物间。而实际上,储物间出租是所有住户早已熟知的事实,自如为规避违规风险,玩起了“白手套”。借住户之手,行非法出租之实,与住户合谋坐收渔利。
图为自如关系租户与储物间住户签订的所谓房屋租赁协议,合同里所谓小次卧其实是不足5平米的储物间。租赁协议里显示时间从2017年至今,也就是说出租储物间很早就存在。
而且该关系租户多次强调与自如的合作关系,“有链家撑腰”
充满诡异的是,在我反映遇到被欺瞒储物间出租的事实后,自如客服在电话里承认,储物间是不允许出租的。
而在自如公司的前端部门,自如销售和运营人员为签订用户,收取高额房租和服务费,隐瞒出租房屋真实信息。过程很简单:先以各种宣传中的说辞和承诺诱导你签下合同,(诸如自如是行业头部品牌,房子很正规,绝对没有隔断,贴心管家服务,有任何问题都有人负责解决等等)收取房租和服务费。收完费用则耍起了推诿无赖的一贯伎俩。
接下来用户遇到的情况就是如下:永远不通的4001001111,随时让你打客服,敷衍推诿和随时变动的管家团队。自如的一系列运作透视了其企业价值观:唯钱至上。一切为了企业收益,最核心的是先收用户的钱。以服务费模式创新的自如真实模式是:只收钱,没服务。
而与黑中介模式无异,自如的运营模式链条也如出一辙:隐瞒房源信息,恶意欺诈+隔断房谋利+黑社会暴力威胁 。我原以为黑社会式野蛮操作一幕不会发生这家公司,直到趁我不在,不做告知的情况下,自如竟然更换了门锁,导致我魔幻式被流落街头。
是的,你没看错,不做告知擅自进入用户屋内更换门锁。
现实会击碎所有虚伪的包装,自如呈现的运营风格令人三观大开:不解决问题,解决反映问题的人。而这源于我要求自如侵权给以解决方案。
隐藏的“储物间经济 ” 隔断房“生意”再升级
隔断房业务称得上是房屋中介行业的历史原罪。此前,自如因非法隔断房招致大规模用户和舆论曝光,在被住建委点名批评后,自如搞起了隔断房模式创新,操练起了储物间的生意经。
区区几平米的储物间,自如看到了利润的火苗,在明令禁止的市场监管下,自如巧妙地玩起了暗度陈仓,坐收渔利。
其狡猾之处在于:1.灰色操作,与关系住户合谋利益,而在明处没有留下正式合同的记录,这为后续推脱责任埋下伏笔;2.与住户相勾结,以其名义进行变相出租,实现利益转化。这样一来既转移了视线,又获得了利益,可谓一石二鸟。
只是,亲历过的用户们不禁想问:对以违规动作大胆著称的自如而言,这到底是部分运营人员的违规之举还是自如公司心照不宣的企业文化?在高喊配合整顿的口号下,隐藏着多少正在出租的储物间。对于逐利正欢的自如而言,踏出违规的脚步总是显得“从容自如”。
逾越法规边界的自如之道:甲醛房连着隔断房 防不胜防
此前,自如违规出租甲醛房引发公众声讨,触发舆论对其道德原罪的强烈质疑。在不断被曝光的舆论中,广大被害住户称自如此举杀人不见血!
作为用户,我也很“幸运”地体验了自如甲醛房,只是没想到,自如赠送的是用户VIP套餐服务,住甲醛房再附送隔断房。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面对舆论和用户的声讨和质疑,自如公司的态度之强硬充满现实的讽刺。
针对甲醛超标的问题,自如CEO熊林对外公开表态时称,自如全线使用的家具板材由原来的国标E1升级为对标欧标日标的E0级板材;板材甲醛释放标准由小于1.5mg/L提升至小于0.5mg/L;升级墙漆和辅料使用标准.....
在用户生命安全和实际体验上,自如自我意淫式的说辞打脸其用户至上的官方宣传。早在2018年北京住建委公布的,查实涉嫌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23家中介机构中,北京自如生活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列榜单第二位置。
除了被黑中介投诉举报热线反映的如哄抬房租、无照经营、不退押金、打隔断群租、转租他人、强制贷款付租金、对委托出租房不予维修、采取软暴力(堵锁眼,恐吓,骚扰)威胁租房人等八类问题外,自如在违规违法的“创新”摸索上不断有新突破。
其中,“强制贷款付租金”成为自如的代表性流氓举措。自如在租房合同中设置贷款“陷阱”,用户在支付房租时误入“陷阱”被贷款,一不当心逾期连带个人征信也会受影响。
事实上,自如等长租公寓运营商并不具备消费金融牌照和小额贷款牌照,不能直接向个人发放贷款。早在强制贷款付租金”事件爆出后,就有消费金融业内人指出,自如等长租公寓运营商通过设立信托,以通道方作为受托人,由受托人发放信托贷款的方式间接向租客发放住房分期贷款,而这种通过信托通道发放贷款的业务模式似与当前资管新规下“去通道”的精神所背离。
此外,自如被爆疑似利用租客信用,通过房租分期小额贷款的证券化融资等违规行为也屡见不鲜。自如在违规探索大战中,花样百出,夸张动作走在业内前沿。对商业利益的无底线追求毫不掩饰其对利益至上的价值观。
割完用户 瞄准资本市场再收割
自如的种种无底线之举,尽管遭用户声讨为“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但并没有影响自如对利益的极致贪婪。
在野蛮暴力的市场争夺战中,为扩大规模,自如以高于市场正常价格的20%到40%的恶性竞争手段争抢房源,破坏市场规则。一直以来,其违法变形动作不断。作为一家流淌着野蛮和暴力的公司,自如企图以垄断者的角色,坐拥市场定价权。
而自如的野心绝不仅仅是以垄断老大坐姿收割用户,据外媒报道,自如正考虑于2020年在美国上市,筹集5-10亿美元。
而此前,自如CEO熊林还曾就IPO考虑对外发声称,“IPO就像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让更多的人去评判,未来这些人要和你共享利益同时也要共担风险。因此只有自如的各项指标表现得更好、只有自如的品质与服务更好,才会去考虑IPO。”
熊林如果有自知之明的话,一定知道,用户给自如的评判分达不到及格线。哄抬租金、隔断墙、甲醛门及售后服务等问题,都成为自如的致命硬伤。在横亘已久的运营管理乱象面前,自如离一家正规中介服务公司还相距甚远,离一家准上市公司还隔着业务素质,公司管理文化,企业价值观,社会责任多项不可逾越的鸿沟。
更需要清醒的是,眼下,受瑞幸造假事件后续影响,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步伐无疑将受到牵绊。瑞幸造假事件后续发酵,资本市场的审查力度和门槛将提高,对于违规先锋军自如而言,其中的风险由此可知。
上市梦对自如终将是巨大的考验。遵守规则,履行服务职责是基础。
企业发展在于长远,在于对市场和用户的敬畏和尊重。一家企业要获得用户和资本市场的信任,需要遵守规则,更需真诚和切实的服务,不是对着媒体喊口号,行动上耍流氓风。
自如应自知,更应知耻而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