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网福建电科院在泉州海星小区建成国内首个“高集成全层级电气拓扑自动识别”智慧台区。
“通过配变台区电气拓扑自动识别技术,可以一键自动生成整个台区的全网智慧感知‘脉络图’。通过‘一张图’实现对低压配电台区用户、表箱、分支、配变档案关系的全层级实时展示,能够清晰直观呈现出园区、小区、楼宇内电气设备与供电电源的连接关系,进一步支撑分段线损管理、台区故障研判、漏电情况监测等工作。”福建电科院互联网中心感知技术研究室主管范元亮说。而这仅是国网福建电力聚焦新基建,充分激发创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坚持创新驱动,实现科研水平与机制“双提升”。该公司牵头的首个863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累计授权发明专利1257项、实用新型专利2627项,年度33个项目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
为激发释放双创平台活力,国网福建电力还设立科技成果孵化产业基金,遴选有推广潜力、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和项目进行孵化并推向市场;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为载体,助推人才成长;以福建电力产业单位为依托,助推成果的转移转化。其中,变电站“鹰眼”项目拓展海外,填补了变电站充油设备渗油快速辨别技术的空白。该项目基于绝缘油紫外荧光效应原理设计了充油设备渗油快速辨别装置,采用微光CCD镜头获取荧光图像并传输至智能移动终端,提取荧光图像特征点以达到发现渗漏油点并判断缺陷等级的目的,装置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互联,综合给出检修处理策略,减少设备非计划停运检修频次,解决了充油设备渗漏油隐患发现不及时和难以定位具体渗漏点的问题。该项目目前在国网福建检修公司牵头下,正在与国网巴西国际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进行三方合作,进一步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扩大项目应用推广效果。后续项目将对优化升级装置进行扩大应用,争取在国网电商平台上进行挂网推广,继续做好与国网巴西国际部的项目合作,努力将项目应用拓展至海外市场。在漳州,三维数据采集助推输电线路无人机协同智能巡检。 8月27日,国网漳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无人机作业班人员正在对220千伏林美I、II路进行输电线路三维数据采集,这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公司开展线路三维数据采集的第39条线路。该项工作在福建电力系统属于首例,目前在漳州供电公司已全面推广应用,共完成450公里,计1300多基杆塔的输电线路通道三维建模。在推进输电线路人机协同巡检应用过程中,结合国网公司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漳州供电公司无人机专业人员越来越认识到数据应用的重要性,如何采集到有效的数据,并将数据信息化,形成有效的决策依据,是目前推进智能巡检的重要环节和工作。
在泉州,目前共有28935家企业客户需要每月到营业厅领取增值税发票,临厅等待时间长,领取时间不灵活客户体验不佳等问题造成窗口服务压力大。对此,国网泉州供电公司依托职工创新孵化推广平台,研发“票易领”增值税发票自助领取终端,客户只需首次在营业厅办理自助领取专用发票手续,每月缴清电费后,营业厅工作人员就会提前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放入“票易领”增值税发票自助领取终端,并触发提醒短信发送到客户绑定手机。收到提醒短信的客户仅需输入电表户号及服务密码或者使用领票卡即可通过“票易领”自助领取,全程简单快捷,用时不到1分钟,省去了每次打印发票的排队和等待时间。 “票易领”增值税发票自助领取终端机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目前已在福建省内推广使用。
在福州,输电线路耐张导线压接管新型防护金具,解决了输电线路“三跨“问题。通过自主设计研发而创造出来的耐张线夹后备保护产品,通过机械防护部件和电气分流部件防止耐张线夹断裂或发热。主要创新点为三个首创,一是首创“黄金斜率”理论,二是首创单人带电安装工艺,三是首创挂环刚性连接方式。本成果通用性强,可以反复使用,不仅可以应用于“三跨”线路,也适用于老旧线路及重要输电线路,而且在应急抢修过程可代替导线液压操作,节省抢修时间,目前已经在公司内部推广应用。
近期,国网福建电力双创中心正在开展《国网福建电力双创工作管理办法》《国网福建电力双创项目分红激励实施方案》《国网福建电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编写,目前三项规章制度已完成初稿编写,按此机制,国网福建电力每年分批次对项目收益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奖励,奖励金额按照签订的分红激励方案兑现,激励人员涉及主创人员和运营人员,分配比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国网福建电力后续将进一步结合福建区域特色和优势,聚焦源网荷储协同控制与深化应用、海上风电并网运行与消纳、电网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数字新基建”关键技术、沿海环境电工材料防腐技术等重点技术领域开展协同攻关。其中,在“数字新基建”关键技术方面,国网福建电力将进一步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在电网状态感知、故障研判、设备缺陷分析、电力交易等场景的深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