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林智岚) 近日,记者从福建省消委会了解到,2021年第一季度,全省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028件,解决8310件,解决率92.05%。同期,为消费者挽回损失1260.86万元,其中属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28件,得到加倍赔偿额1.74万元。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消费者蓄积的消费热情在2021年春节被极大释放,投诉量也有所增加。2021年第一季度,全省消委会共受理消费者商品类投诉5869件,占投诉总量的65.01%。日用商品类、食品类、交通工具类、家用电子电器类与房屋及建材类的投诉量居前五,日用商品类投诉同比增长209.47%。
第一季度消费投诉呈现五大热点:
一、质量问题投诉比重加大,日用商品质量质疑多。一季度,涉及质量问题的投诉共2799件,位居性质类投诉首位,占总投诉量的31.00%,同比增长185.61%。居商品类投诉首位的是日用商品类,共计2779件,占总投诉量的30.78%,占商品类投诉的47.35%,同比增长了209.47%。消费者要警惕消费陷阱,谨防商家谎称正品,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进行销售,用大众传媒作虚假宣传。
二、预付式消费风险多,健身机构套路深。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共计216件,占总投诉量的2.39%,占服务类投诉的6.84%,同比增长113.86%,居服务类投诉第三位。健身卡都是超前消费的预付卡,随之而来的消费问题层出不穷:一是健身房不节流,无限招收会员办卡,然而,场地、设备、私教人数有限;二是转让会员卡时,遇到诸多阻碍,或被强制收取大额转让费等;三是会员卡价格随意调整;四是经常出现办卡以后人去馆空的情况。
三、“美丽陷阱”频频踩坑。位居服务类投诉首位的依然是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共计835件,占总投诉量的9.25%,占服务类投诉的26.43%,同比增长1.21%。“颜值经济”下的“美丽陷阱”也逐渐显现。消委会提醒,医美机构进入野蛮生长时期,即使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中,有的也存在超范围经营的情况。自称“医生”“专家”的非法从业者及造假的注射针剂大量存在,美容不成反毁容的情况屡见不鲜。部分“美容贷”产品甚至暗藏猫腻,包含各式隐形收费和高额利率条款,导致消费者们频频踩坑。
四、“吃住行”的合同问题不可忽视。涉及合同问题投诉共1960件,占总投诉量的21.71%,同比增长87.92%。今年在“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本地游、周边游热度持续升温。网上订餐、网上预订酒店类投诉也渐渐上升,主要体现在网上宣传的内容与实际到店享受到的服务不符、网上购买的优惠券无法使用或者使用受限、网络预订酒店客房后不能取消并拒绝退款等问题。
五、儿童游乐设施暗存隐患。涉及安全问题投诉共109件,占总投诉量的1.21%,同比增长109.62%。很多商场购物中心里开设儿童游乐园,但同时也因安全、卫生、经营管理等问题引发了一些纠纷。主要是一些儿童游乐园出现吊顶脱落、电线裸露等情况;消费环境令人担忧,很多儿童游乐园建在购物中心地下楼层的边沿角落;多数是以预付费方式经营,发生过经营者因经营不善闭店、转让或恶意卷款逃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