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之源,武夷腹地,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落地福建南平,这座闽北古城以得天独厚的生态与文化禀赋,成为全国文旅融合发展的焦点。
近年来,工行南平分行将支持文旅经济发展作为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着力点,以金融之力助推文旅发展,赋能闽北文旅“出圈出彩”。
武夷丹山碧水间,九曲溪畔茶香浓。
福建武夷山,丹霞奇峰与云雾茶田交织成壮美画卷,千年茶脉在此生生不息。作为世界红茶与岩茶发源地,茶产业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厚重期望。工行南平分行以“岩茶贷”“红茶贷”“茶e贷”三大特色产品,为茶产业链注入金融动能,用金融“活水”让茶山绿起来、茶农富起来、产业强起来。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做好,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这一重要指示如春风化雨,更坚定了工行南平分行深耕茶乡的决心。
在武夷山核心产区,茶农陈大姐祖辈以制茶为生。随着消费者对生态茶、精品茶需求激增,她计划建设厂房、引进萎凋设备,却因资金缺口陷入两难。工行南平分行“走茶山进农户”专项服务队主动上门,通过“茶e贷”当天即为其授信50万元。“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陈大姐感叹道。如今她的茶园取得有机认证,还带动周边10余户茶农成立合作社。
这仅是工行服务茶产业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工行南平分行践行“三茶统筹”战略,创新推出“银行+茶企+农户”服务模式——“金融特派员”制度,设立乡村特派员金融服务站,派遣金融特派员,成立“普惠青年先锋队”,点对点上门服务,大幅缩短了金融服务的链条,顺利为武夷山茶农提供专属金融服务的快速通道;实行“一县一品”的战略方针,制定茶融资系列特色方案,在做好核心茶产区贷款的基础上,持续拓展服务茶企的范围。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累计发放茶产业贷款近7亿元,惠及超900户茶农及小微茶企,“贷”动小茶叶走向大产业。
建盏窑变传古韵 金融淬火铸新魂
一盏一世界,千年窑火传匠心。
南平建盏,始于名窑林立的宋代,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工艺闻名,被誉为“宋代茶器之首”。穿越千年时光,这项古老技艺在闽北大地焕发新生:建阳区通过规划建设生产基地、制定建盏产品标准、建立检测溯源防伪体系、规范管理直播、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推动建盏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2024年,南平建盏产业的年产值突破50亿元大关,品牌价值跃升至160亿元,书写着非遗活态传承的当代传奇。
在这股产业升级浪潮中,工行南平分行精准捕捉到某建盏企业的融资需求。针对该企业存在设备更新、扩大经营规模方面的融资需求时,该行积极响应,主动对接,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按“一企一策”原则及时上门服务,为企业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成功发放普惠贷款90万元。这笔资金如同窑炉中新添的薪火,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多亏了这笔资金的注入,我才能及时解决融资难题,扩大了公司的经营规模。”企业负责人孙先生指着整齐排列的柴窑电窑介绍道,“我们不仅成功烧制出兔毫、油滴、鹧鸪斑等经典与难度较大的建盏釉面,还能烧制出多种器型,品牌价值不断创新。”透过窑变绚丽的盏壁,孙先生仿佛看到了建盏璀璨的未来。
文旅融合促发展 擦亮武夷金招牌
碧水丹山入画境,千年文脉启新章。
作为中国首批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以“奇秀甲东南”的丹霞地貌与朱子理学圣地双重IP持续释放文旅引力。免门票政策、免费旅游公交专线……武夷山以多元的产品供给和优质的旅游服务,创造了2024年的客流井喷——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3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攀升至352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这幅山水画卷的绘就过程中,工行南平分行以金融“活水”润泽文旅沃土。根据武夷山旅游经济特点,将金融支持国家公园、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重点支持武夷山及周边景区项目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给予景区周边商户、乡村旅游群体普惠金融支持,该行通过创新“金融+文旅”模式,已为武夷山核心景区公司发放各类融资5300万元,持续为文旅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有了工行的支持,生态项目建设便有了资金保障。”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金融如何守护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作为国有大行,工行南平分行及时为该公司提供项目融资3.5亿元,有效支持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维护良好水体、生态保护,推动水美经济长足发展。
此外,为提升游客支付服务体验,该行不断拓展便民服务渠道,为武夷山度假区构建智慧商圈,持续拓展酒店、餐饮店、茶叶店、药店、超市等优质联盟商户,有效助推武夷山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
站在武夷山天游峰顶远眺,只见金融与文旅碰撞的火花正点亮武夷新景。工行南平分行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金融+文旅”融合创新,以金融之力助推文旅产业创新升级,打造地方经济新引擎,共同绘就闽北文旅新图景。(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