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魏欣倩 叶雅云 记者江 东)“好棒啊,原来喇叭是这样发声的!”几个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正围着一台黑色喇叭,一会儿看看喇叭,一会儿抬头望着讲解员,时不时还发出一声赞叹。这是发生在福建省厦门市国家LED质检中心消声室的一幕,参加质量夏令营的同学们正在厦门市质监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了解喇叭的发声原理。
近日,厦门市首次举办为期6天的“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夏令营”,本次活动由厦门市质监局和市教育局联合主办、思明区莲前小学和厦门市第五中学共同承办,主题是“质量伴我行——日常生活中的质量管理”,得到了来自该市10多所中小学的近100名学生踊跃参与。
据了解,本次质量夏令营具有组织精细化、内容接地气、体验趣味多和活动一条龙等4个特色,包含校内培训、实地参观和知识竞赛等活动,为了让质量教育更有针对性,活动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每组各3天,教学参观内容也略有不同。同时,夏令营首次围绕中小学生实际,生动活泼地讲解了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质量安全知识,既注重中小学生的质量启蒙,又兼顾实践性。
夏令营活动是从质量知识讲座开始的,其目的是让参与的同学直观地感知质量。开营仪式启动后,厦门市质监局和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在莲前小学和厦门五中分别召开了别开生面的质量知识讲座。其中,中学组的主题是质量的基础、历史知识,以及质量管理手段在学习中的应用,小学组则主要讲授质量的启蒙知识,以及质量管理手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位于翔安区的国家LED质检中心是知识讲座后的第一站,为了迎接同学们的到来,中心领导亲自挂帅,制定完善的相关实施方案,责任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及责任人,开展印制照明和电器产品质量普及宣传材料、培训指导讲师、准备演示样本,并计划改造一楼展厅、增加电磁兼容试验室仪器展示,在试验室相应位置张贴科普宣传画等一系列措施,让中小学生在参观时能结合现场的设备更加容易理解,从而了解光和电的知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消声室,同学们在讲解员的指导下了解声音的传播特性和测试方法,学会了如何爱耳,期间,讲解员还挑选几个学生进行测试听力,并颁发听力证书。
短短半天的LED质检中心之旅,让同学们明白了照明器具的发展历史以及电子电器产品质量安全常识,了解了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标准化在生产中的作用,对如何健康安全使用灯具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酱油是如何生产的?罐头食品吃了对人体有害吗?如何通过嗅觉辨别葡萄酒?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走进了厦门市古龙酱文化园。
在古龙酱文化园里,质监局和古龙酱文化园的工作人员带着同学们参观了世界上最大的原生态酱油晒场、酱文化展馆、拿戈卢酒文化中心,参与了闻酒香游戏,不但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酱文化知识、古法酱油的酿造过程以及如何选择优质酱油等常识,同时还实地操作罐头封口过程了解罐头生产过程、检测状况,进行产品体验、品鉴美食,光临DIY厨房体验罐头产品制作美食的安全与便捷性,学习到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去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挑豆、制酱、打酱油,自己动手酿造后才知道,想要制造出好酱油真是任何一步都不能出差池。”走出古龙酱文化园后,厦门五中的一名同学颇有感慨。
同样感受很深的还有来自莲前小学的一名同学,他告诉记者,妈妈从不让他吃罐头食品,说是有防腐剂,“现在我才知道,原来罐头食品之所以能够保存那么久,靠的是真空、密封和杀菌,才不是妈妈说的防腐剂,我一定要回去告诉她!”
在接下来的行程里,同学们还来到厦门通士达光影体验官和金牌橱柜质量教育基地,观看照明灯具所需的部分检验设备、DIY制作LED灯具、进行厨房知识问答和组装板凳,活动异彩纷呈。
据了解,在后续的质量主题征文比赛中,主办方还收到了同学们的征文、绘画和摄影作品,他们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重视质量、关注质量、参与质量,同时向身边同学、父母、朋友积极宣传质量,可见夏令营已经在全体营员心中播下了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种子。
未来,厦门质监局将举办更多的质量教育活动,传播质量知识,帮助孩子感知质量、感受质量、感悟质量,让更多的质量种子逐步萌芽成长、开枝散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