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泉州创新发展有了新名片和新动力
□ 苏晓晖 郑萍萍 本报记者 江 东
日前,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消息,福建省泉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未来3年,中央财政将给予泉州1.5亿~2亿元资金支持。
据悉,此次全国共有10座城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泉州市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城市。2018年,泉州市专利申请量61803件,授权量39914件,连续8年位居福建省设区市首位。目前,泉州市有效发明专利达8853件,实现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2件;全市拥有注册商标32万件、中国驰名商标159件,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知识产权对泉州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最近,我们公司开发的一项3D打印技术获得中国国际发明奖的银奖。”泉州比邻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邻三维公司)总经理林逢春介绍说,该发明专利有别于传统打印技术,它将加热与传送相结合,采用螺旋状方式送料,解决了软料打印材料外溢难题。
比邻三维公司是泉州市一家专利多产企业,每年都会开发出不同的新技术应用到产品生产中。今年以来,该公司又提出一批发明专利申请。
据了解,像比邻三维公司这样拥有多项专利的企业在泉州并不少见。泉州民营经济发达,是著名的制造业大市,拥有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筑建材等多个产业集群。近年来,该市围绕水暖卫浴、纺织面料、数控机床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孵化和培育了535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企业。2018年,该市又新增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近年来,为加快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泉州市不断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大力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率先在福建省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出台了《泉州市专利密集型企业管理办法》。与此同时,还制定《泉州市专利奖评奖规定》《关于促进专利运用和保护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出优惠措施,如对被泉州市评为重大发明专利奖和一、二、三等奖的单位和个人,分别奖励10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将专利代理人才纳入泉州市紧缺人才目录,增加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储备;鼓励高等院校建立知识产权学院,开设专利代理和信息分析利用类实务课程,将知识产权纳入高等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等。
惠企桥梁的搭建以及政策暖风的频送,使泉州市专利发展硕果累累:2018年年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41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地级市)评比中,泉州市位列第6位,创历史新高。继2017年5件专利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后,2018年又有1项专利荣获中国外观设计银奖、4项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至此,全市已累计荣获中国专利奖26件。其中,作为中国拉链行业领跑者和龙头企业,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含子公司)2017年和2018年先后各有一项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目前该公司拥有发明、实用新型国家专利数百项,产品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泉州名副其实的专利领军企业。
“拥有专利只是第一步,专利能否顺利转化运用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泉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推动专利转化运用,我们还从专利权质押入手,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融资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纺织业的不断发展,竞争也愈来愈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纺织机器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可泉州明恒纺织有限公司在更新技术设备和扩建厂房时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正当该公司领导一愁莫展之际,泉州市知识产权局入厂指导公司用“中小纱断头率改善的细纱机”等5件专利,申请获得了3500万元抵押贷款。无独有偶,德化县卓越陶瓷有限公司也因资金问题导致发展受阻,在知识产权部门帮助下,他们用两件实用新型专利向银行申请500万元贷款。
据统计,近年来泉州市累计推动209家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授信额度达33.73亿元,为企业发展缓解了资金压力。在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中,相关部门还先后为企业争取到各级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补助上千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贷款成本。
《中国质量报》